中国龙再添新形象、千年王冠重现……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发布
今天(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其中3项成果聚焦重要文物的保护修复。
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文物
2019年,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的龙凤狮纹银饰金王冠,已于近期修复完成。王冠距今1000多年,因埋藏在墓室暗格内,免遭盗墓贼破坏。由于长期地下埋藏,发生严重劣化腐蚀,考古专家用“支离破碎”来形容它出土时的状态。

修复前状态

复原后
经过近两年的修复,考古专家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尤其是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方法完成银基体矫形强化及上万次精密焊接,利用X光成像及中子成像技术,精准复原王冠本体与2582颗冕旒珠饰编串结构,成功恢复王冠原貌,这也是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的王冠文物。

王冠修复复原

王冠修复复原展示效果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
2024年10月,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龙首,已于近日修复完成,其中一件龙首,头顶正中生出一根独角,独角上带有6个螺旋“小犄角”,珍贵矿料绘出黑眼珠、绿眼线,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中国龙再添新成员,成为我国龙文化研究的新材料。

9号龙首保护成果

10号龙首保护成果
蒙扎铁佩遗址出土“五铢”铭文铜钱和汉式铜镜
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另一项成果聚焦“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2024年,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发掘的蒙扎铁佩遗址,部分墓葬已完成实验室精细化发掘和应急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枚带有“五铢”铭文的铜钱和刻有仿连弧纹的汉式铜镜,尤其发现部分丝织物结构为斜纹纬锦,有望把该项纺织技艺历史向前推进百年。这些科技考古新发现,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交流提供全新材料。

另外,本次发布的其余4项成果,同样依托科技考古,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重大课题给出新的研究阐释和历史解读。
考古专家发现古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群互动历程
考古专家首次运用人体骨骼测量学、古DNA等多学科方法,通过研究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12处遗址508例颅骨标本,发现了该时期该区域的人群互动历程,即:周王朝衰落以后,北方部族南迁,“古蒙古高原类型”人群也一同踏入这片土地。中原王朝以“胡服骑射”破局,大量“古中原类型”人口随之迁入。历经三百多年,使这片土地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

我国本土存在数千年葡萄资源利用史
一般认为,汉代张骞通西域后,葡萄东传进入我国,这里所说的葡萄属于“欧亚种”。本次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会增进人们对我国本土葡萄利用历史的认知。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考古出土葡萄属种子遗存
考古专家通过对全国20多处考古遗址出土的葡萄属种子,包括内蒙古赤峰辽上京遗址、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安徽蚌埠禹会遗址、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的葡萄属种子,分别距今约800年、3000多年、6000多年、1万年,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早在西方葡萄传入我国之前,中国本土就已经存在持续了数千年的葡萄属植物资源利用史,欧亚种葡萄传入后,并没有完全取代本土葡萄属植物,二者经历了长期的共存。

蜻蜓眼玻璃珠印证“前丝绸之路”存在
考古专家通过对新疆早期铁器时代4处遗址出土的25件蜻蜓眼式玻璃珠,采用主、微量成分分析与显微CT技术,发现这些玻璃珠源自地中海沿岸的黎凡特地区,再加上它们与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成分和器形基本一致,实证泡碱玻璃经新疆-河西走廊传入中原,这条路径进一步印证“前丝绸之路”的存在,该研究为早期亚欧文明互动提供新的关键实证。

蜻蜓眼珠的 CT 和实物图
从晋南到洛阳
山西中条山是二里头遗址铜器矿料来源地之一
学术界一般认为,位于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代晚期都城。在这里出土的100多件青铜器,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式、风格和工艺传统。考古专家通过对60多年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重新进行科技检测,发现其材质包括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等8种类型。通过展开铅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进一步确认,位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是其矿料来源地之一,考古专家表示,3000多年前,从晋南运到洛阳,这一长距离,显示出当时东亚大陆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管理能力。

铜刀金相组织-退火冷锻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光明日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詹媛)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北京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此次发布的科技进展涵盖青藏高原冻土、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格局、黄河流域减污降碳等多个领域。
“这些都是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最新的前沿成果,具有巨大的转化潜力和应用价值,可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联合体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院士在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论文产出和技术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已构建起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技术供给整体实现自主可控,基本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此次发布的十大进展具体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气候变化下关键大气成分演变规律与调控原理;环境气象多要素智能感知及大模型预报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排放与大气过程集成耦合模式EPICC-Model研发及开源发布;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新公式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格局及机制研究;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作用机制;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与河流修复实践;智能化烟气碳污协同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黄河流域增容—减污—降碳技术体系与应用。
联合体副主席张远航院士介绍,十大科技进展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14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今年是连续第六年发布。他认为,历年来发布的科技进展在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悉,联合体是由环境、生态、气象、地理、农、林、土壤、地质、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领域的11家全国学会,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协同创新组织。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06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_作业帮
[最佳回答]先给你一些关于古代的科技成就的吧!一、天文学1、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2、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3、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_作业帮
[最佳回答]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神五载人升入太空,1983年研制银河一号计算机,1965年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古代的...
【我国古代有哪些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作业帮
[最佳回答]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纪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纪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列举我古代的科技成就_作业帮
[最佳回答](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
我国先进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我国先进的科技成果包括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卫星技术、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通信技术等。这些成果在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2010至2021中国科技成就?
2010一2021中国科技成就1、国防建设。隐形的战斗机歼一20和歼一31分别试飞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款隐形的战斗机的国家;航空母舰“辽宁号”“山东...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都...蔡伦的印刷术、毕升的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扁鹊的难经,张仲景的...
【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作业帮
[最佳回答]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代中国还有哪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
[最佳回答]四大农书纺织造酒耕作技术
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令你感到自豪?
嗯,你好,你的问题是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令你感到自豪?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科技很发达嘛,然后尤其是在手机的一些什么微信支付啊,这些科技成就,还有像现在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