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顶科技:二期股权激励美国核心员工,其他国家员工尚无定论

集微网消息 6月6日,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汇顶科技,证券代码:603160)召开了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
本次会上就《关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有关事项的议案》、《关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孙公司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四项议案进行审议和表决。
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因工作安排无法参会,委托公司董事朱星火代为主持会议。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对上述议案内容与公司进行了交流后投出表决票。
激励海外核心技术人员
据汇顶科技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摘要披露,本员工持股计划的持有人为公司确定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及中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司核心员工。
参加本员工持股计划的人员范围包括:汇顶美国核心员工,合计不超过135人,其中,公司监事1名。具体参加人数、权益总数及占比以实际自愿参加的员工及其参与情况为准,本员工持股计划的持有人不包含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另外,本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为汇顶美国提取的拟发放给本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的2022年-2025 年奖励基金,提取奖励基金的金额上限为11,727,305美元,按2022年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6.7487计算,折合人民币为79,144,063.25元。计提的奖励基金将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入当期费用。
据公司董秘王丽介绍,汇顶美国的员工以研发人员为主。
“目前,研发人员在公司总人数中的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海外研发人员人数占公司总人数近1/4,而美国公司是我们海外比较重要的一个点。由于公司目前在海外设立的分公司主要负责研发,并没有设立销售,所以不会有明确的、数字化的产出。”
汇顶科技也表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全球布局,吸纳和保留全球技术精英为我所用。为了建立海外员工与公司所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吸引、激励和保留海外核心技术人才,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和股东价值提升而制定了本期员工持股计划。
王丽告诉爱集微:“公司其实并没有根据具体的产品线给子公司做研发任务的分工,而是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对研发资源进行整合,所以美国公司也没有做特别的分工,或是单一从事哪类产品的研发。”
事实上除了美国以外,汇顶科技还分别在韩国、比利时、德国、开罗、荷兰、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控股子公司。不过王丽表示:“现在还不能判断是不是一定会对其他海外公司都做激励,后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激励计划。”
对于公司海外团队是否能够扮演更重要的研发角色这个问题,汇顶科技谈到:“我们是一家国际化运营和管理的公司,全球都是一个团队,不会去做具体的区分。全世界也有非常多成功案例,用国际化的团队支撑整个公司的运营。全球团队的建立以及提高执行效率,也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工作。具备这样的能力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司。”
其实从公司研发费用增长和员工激励计划面向的对象都不难看出,相关的投入和布局都是汇顶科技目前的重心。对于现阶段的汇顶科技而言,急需更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为其创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眼下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导致许多新兴市场的增长趋势滞后。
业务拓展持续承压
据了解,汇顶科技产品主要面向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终端、物联网以及汽车市场,在其智能终端及物联网业务体系中以消费类电子产品居多,而消费电子及汽车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的整体表现都不算理想。
从全球多家车企2022年第一季度披露的财报来看,包括大众、沃尔沃、宝马、奔驰、福特等品牌报告期内的销量都出现了下滑。虽然特斯拉在一季度销量保持增长,但路透社消息指出,该公司CEO马斯克近日在一封题为“暂停全球所有招聘”的邮件中表示:“我对经济有一种超级糟糕的感觉,削减大约10%的工作岗位。”
在此背景下,持续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也给汇顶科技的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数据显示,汇顶科技2019-2021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0.79亿元、17.54亿元和16.92亿元,占当年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6.67%、26.23%和29.62%。
其实汇顶科技在这两年的财报中其实都有提到,由于公司研发支出规模增长较大,导致报告期内的净利润增长受到影响;从上述数据来看,虽然2021年该公司研发费用比上年同期有小幅减少,但在公司营收中所占比重却进一步增加,由此可见,该公司营收的增速正落后于研发费用的增长速度。
汇顶科技指出,研发费用是面向未来的投入,要获得成长,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公司的研发投入未来会持续增加,但是增长幅度或许不会像以往那么大,并且不同阶段的增长幅度会有不同,公司会根据产品的实际开发情况对研发费用作调整。在现有阶段,公司要把开发的技术成果转化成营收,同时对未来新的机会作评估和相应的投入。
显而易见,该公司正在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对产品线和应用领域进行拓展,通过新产品、新客户创收,摆脱业务过于单一带来的困境。
不过,在当前经济形势波动下导致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延迟了新兴市场的增长,或许会导致该公司营收与研发费用之间的增速差距加大;同时在大环境下行的局面中,以手机为代表的存量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供应商希望在汽车、工控等非手机领域寻求新增长点,竞品数量增加进一步给汇顶科技的业务拓展带来压力。(校对/Lee)
科技巨头疯狂抢人!年薪126万起,AI人才岗位暴增三倍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自动驾驶到生成式AI,从智能制造到医疗诊断,AI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推动了对AI人才的巨大需求。
当前,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如何?一则公开的招聘信息显示,DeepSeek正在用百万年薪招AI人才。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企业招聘薪酬T20职业中,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平均薪酬月薪高达2.19万元,超过芯片工程师、大模型全栈工程师等岗位。
全球AI竞赛中的人才争夺战:百万年薪岗位频出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Meta一直在AI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元宇宙项目受困的情况下,Meta加码自研AI芯片,以提高在AI芯片竞争优势。进入2025年,Meta进一步加大了在AI领域的投入,包括在今年1月宣布推出第四代自研AI芯片MTIA v4,该芯片专为Llama 4大模型优化,单卡算力达2.5PFLOPS,能效比前代提升400%。
AI赛道新品频出、竞争激烈,Meta的布局也表现得尤为迫切。Meta在招聘方面大张旗鼓,在宣布裁员5%(约占3600名员工)的同时,急招加速机器学习工程师。该岗位的基本年薪约为17.3万美元到25.1万美元(126万-183万人民币),另有奖金、股权和福利。
业内招聘网站显示,DeepSeek公布近40个在招职位,包括全栈开发工程师、深度学习研究员、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资深UI设计师等关键岗位。
在薪酬方面,多个岗位全年14薪,面向在校/应届应聘者的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岗位、深度学习研究员-AGI岗位的月薪为6万到9万元,年薪可达126万元。面向在校/应届应聘者的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岗位的月薪为5万到8万元,年薪可达112万元。当然,在高薪的背后,对应聘者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面向AI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也高薪求才,从招聘软件上看到,宇树科技招聘的岗位包括AI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岗位,月薪2.5万到5万元,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月薪7万到10万,全年13薪,年薪可达130万元。
从招聘要求看,宇树科技更加看重应聘者的跨学科背景和实际项目经验。AI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岗位负责大模型(视觉或语言)的预训练开发和调优工作,要求熟悉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要求有3到5年工作经历,精通C/C++,且有丰富的多关节机器人控制经验,精通机器人动力学、运动学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AI人才市场也呈现出需求旺盛、薪资攀升的特点,同时企业对于高质量AI人才的高度认可和迫切需求。互联网大厂、科技公司和智能制造企业成为AI人才的主要需求方。
AI技术人员高薪拉高半导体行业薪酬水平,AI技术人才缺口近300万
智联招聘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行业招聘薪酬排行榜中,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薪酬排名第二,仅次于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平均薪酬为12768元/月,中位数高达10500元/月。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也能凭借11426元/月的平均薪酬在国内排名第九。

图源:智联招聘
从职业来看,国内有三种职业的平均薪酬高于2万/月,人工智能工程师依旧是国内平均薪酬最高的岗位,平均薪酬21930元/月,接下来是高级管理、芯片工程师,芯片工程师的平均薪酬为20127元/月。

图源:智联招聘
在薪酬增长的同时,AI技术岗位招聘数量也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企业发布的职位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AI 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显示,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算法、深度学习、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导航算法这五大职业中,招聘数量增速最快的是自然语言处理,2024年上半年的增速高达111%,机器人算法和深度学习岗位的增速分别提到76%、61%。
自然语言处理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招聘数量的快速增长表明该领域正在经历快速的技术进步、市场应用扩展。可以看到,近年来AI技术在智能助手、机器翻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I大模型的应用需求带动了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等相关岗位的需求。当前,vivo、京东集团、华为等企业均发布了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工程师的招聘,vivo提供的月薪高达6万。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达5381亿美元,预计近三年的复合增速为19.21%。从当前AI人才市场的现状来看,整个市场似乎又回到了2年前。2023年,在ChatGPT热潮下,业内开启了一轮抢人大战,ChatGPT相关岗位的薪酬均大幅提升,某企业要求3年及以上经验的大模型nlp算法工程师月薪为5万到8万元,14薪。百万年薪似乎从两年前开始就逐渐成为资深AI技术人员的标配。
电子发烧友网曾统计了2023年国内4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均薪酬情况。2023年包括思达、四维图新、韦尔股份、寒武纪在内的56家公司的年平均薪酬约为51万元。超过这56家年平均薪酬的有17家,包括汇顶科技、晶晨股份、海光信息、寒武纪、思特威等,其中寒武纪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达到91万元,恒玄科技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56.4万元。

图:2023年42家上市半导体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情况(电子发烧友网制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AI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不仅限于传统的软件领域,还扩展到了硬件领域,如视觉芯片、MiniLED显示芯片等。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加大对AI相关岗位的需求,以满足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当前各家上市半导体企业的2024年财报还未完全发布,但从AI芯片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预计2024年的半导体企业的研发人员年平均薪酬将被AI技术相关岗位的薪酬拉高,出现一定的涨幅。根据企业数据信息平台ZoomInfo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2024年第二季度新增了10万个AI领导职位,是2022第二季度的3倍。2024年前三季度,高薪岗位刷新纪录。
需要提及的是,与AI技术人员需求强劲同时出现的还有人才紧缺。脉脉在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中提到,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多个头部公司AI人才紧缺,涉及深度学习、大模型算法、语音算法、算法研究院、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岗位。业内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
但与两年前,半导体行业的“抢人大战”有所不同,如今的半导体行业趋向理性,大多数企业在高薪聘请刚需岗位的同时,采取了降本增效的管理策略,这意味着人才市场不再盲目“抢人”。从前文提到的部分岗位需求来看,企业在亮出高薪招牌的同时,也拉高了门槛。某国内机器人大厂的招聘人员表示,公司目前关闭了一些岗位的投递渠道,投递的简历看不过来,需要仔细筛选。
小结
随着全球范围内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进入新的阶段。各家公司纷纷抛出高薪橄榄枝,力图吸引顶尖AI技术人才加入。然而,在这场激烈的抢人大战中,AI人才缺口依旧显著,尤其是深度学习、大模型算法等领域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你认为,未来AI技术人才的薪资还会继续上涨吗?
相关问答
视频会议行业中,有哪些是上市公司?-ZOL问答
飞鱼星科技是一家在某地上市的公司,其子公司飞视美专注于视频会议领域。我们也是教育行业的,尤其是每年临近大学生毕业时期,招聘会上人山人海,场场爆满,应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