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34亿,市占率11年国内第一后,强敌环伺金风科技如何突围
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披露202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05.71亿元,同比下降10.12%;归母净利润为34.57亿元,同比增长16.65%。
3月28日,公布业绩后的首个交易日,金风科技在沪港两市均收跌。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统计数据,2021年金风科技国内新增装机容量达11.38GW,国内市场份额占比20%,连续十一年排名全国第一。不过在近年风电“抢装潮”下,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头部厂商市场份额出现下滑,新玩家崛起,未来市场竞争或将更为激烈。就市占率下滑是否将影响业绩,金风科技方面3月28日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可持续关注公司后续的业绩情况。
成立于1988年的金风科技于2007年登陆深交所,2010年赴港上市。金风科技股权较为分散,上市以来始终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大股东之一为原安邦系险企的和谐健康,该公司于2020年易主大连民企福佳集团。
但近期福佳集团亦风波不断。3月15日,福佳集团实际控制人王义政卸任福佳董事长,由郑爱国接任。此前曾有传闻称王义政失联,福佳集团通过媒体予以否认。
市占率连续11年保持国内第一背后,强敌环伺下金风科技如何自处?
金风科技(002202.SZ)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05.71亿元,同比下降10.12%;归母净利润为34.57亿元,同比增长16.65%。
营业收入构成中,金风科技的风机及零部件销售实现营业收入399.32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近80%。风电场开发与风电服务两大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27亿元、40.8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0.53%、8.07%。
据年报披露,作为金风科技营收支柱的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去年营收出现下滑,毛利率则同比微增至17.71%。毛利率较高(2021年度毛利率为67.17%)的风电场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金风科技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公司风电场开发业务进展顺利,发电收入持续增长,发电利用小时数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实现了风电场投资的保值增值。
据介绍,金风科技在大型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风电场技改扩容、绿电园区及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方面实现业务突破,且与京东物流、中远海运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降碳与绿电合作。
过去一年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
金风科技援引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金风科技国内新增装机容量达11.38GW,国内市场份额占比20%,连续十一年排名全国第一;全球新增装机容量12.04GW,全球市场份额12.14%,全球排名第二位。
不过,金风科技国内新增装机容量的市场占有率已降至近年的低点,2018年其国内市场份额曾超过30%。市占率下滑是否将影响业绩?金风科技方面3月28日就此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可持续关注公司后续的业绩情况。
受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调整影响,2019年起我国风电行业迎来“抢装潮”。为获得电价补贴的最后机会,风电开发商纷纷加快风电场开发进度,以期在补贴退坡前完成并网。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头部风电厂商的市场份额在此轮“抢装潮”中被稀释,新晋玩家不断涌现。例如运达股份(300772.SZ),其于2021年首次跻身BNEF中国风电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市占率14%,较上年翻倍。“该企业92%的装机容量增幅主要来自几方面,包括推出更大型风电整机平台、投资建设更多工厂以及强化客户和政府关系。”BNEF分析提出。
控股“机械茅”三一重工(600031.SH)的三一系亦在近年持续发力风电领域,旗下风电整机厂商三一重能2021年9月申请科创板上市首发过会后已于今年3月提交注册。据三一重能招股书,其在本轮抢装潮中获得较多订单,预计2021年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BNEF数据显示,三一重能2021年国内市场份额为6%,与东方电气(600875.SH)、中国海装并列第七。
险企列席大股东 背后企业风波频现
金风科技前身成立于1988年,脱胎于新疆达坂城风电场。时任风电场场长的武钢为金风科技的灵魂人物,自2002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至今。
武钢曾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年的梦想之一是“要用中国人的双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据武钢介绍,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内大部分风机都依靠进口,设备造价和工程造价都非常高。那时候,人们对风电用性本来就心存疑虑,如果成本再那么高的话,风电的发展就会更加困难。要在中国做大风电,一定要打破成本太高这一瓶颈。只有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并形成规模生产,风电成本才有可能降下来。
1998年6月16日,金风科技研制的首台国产化风电机组在达坂城风电场并网发电。其后机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早年的600kW、750kW风电机组在引进德国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技术转化和二次开发、集成创新实现产业化。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曾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受益于该政策规定,金风科技快速发展,于2007年登陆深交所,后于2010年赴港上市。
上市至今,金风科技的股权结构长期较为分散,始终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大股东之一为原安邦系的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健康”)。
随着安邦系崩塌,和谐健康亦随之易主。2020年3月20日,银保监会作出关于和谐健康变更股东的批复,批准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和谐健康的31亿股股份转让给福佳集团,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和谐健康39.89亿股股份转让给福佳集团。
此次转让完成后,福佳集团持有和谐健康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王义政成为和谐健康实际控制人。
易主福佳集团后,和谐健康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2年3月,曾在泰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民生人寿、长城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任职的职业经理人赵建新获批出任和谐健康董事长。
贝壳财经此前曾报道,福佳集团为大连大型民企,据悉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427亿元人民币,缴纳各项税收78亿元,集团已连续十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已发展成为集保险服务、金融投资、石油化工、贸易经营、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酒店服务、物业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福佳集团创始人为王义政,其个人持有福佳集团98.04%股权。据公开资料,王义政曾任大连市房产局消防工程三处科员、副处长、处长,1996年响应号召辞职下海。
近期福佳集团亦风波不断。3月15日,王义政卸任福佳集团董事长,由郑爱国接任。此前曾有传闻称王义政失联,福佳集团通过媒体回应称该消息不实,王义政因身体原因正住院接受治疗,近期将重返工作岗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柳宝庆
联系邮箱:zhuyueyi@xjbnews.com
大连描绘2025年科技发展新蓝图
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试验区,力争到年底集聚科研平台组群500家左右,引进高端人才3500人;组建10个以上细分领域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全年实施企业主导市级以上“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30项;全年新挖掘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5%;扩面实施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薪酬补贴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00项……5月20日,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我市将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领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试验区,力争到年底集聚科研平台组群500家左右,引进高端人才3500人。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成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建设,加快海洋工程环境实验与模拟设施预研项目建设,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苗,力争再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梯度培育。加强辽宁滨海实验室两个体系建设,强化辽宁黄海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本地转化,启动大连金石湾实验室物理空间建设,推动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加快建设船舶设计研究院。完成首批标杆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优化整合和重组。
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
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科技计划项目遴选机制,组建10个以上细分领域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全年实施企业主导市级以上“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30项。培育科技领军企业。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达到10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达到95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达到60户以上。
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完善科技成果联合挖掘和成果转化监测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项目清单,全年新挖掘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5%。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需求。深入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出台《大连市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管理办法(试行)》,新增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5家以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新备案与认定科技服务机构5家以上,培训市场化、专业化技术经理人100人以上,举办多样化撮合对接活动100场,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60亿元。
推动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出台《大连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配套实施细则,推动科技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谋划设立实验室成果转化基金,推动设立科技保险机构2家、天使投资子基金1到2只。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支持在连高校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扩面实施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薪酬补贴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00项。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试点改革,分类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先试区”建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相关问答
大连科技学院2022年延迟开学吗?
大连科技学院2022年确定延迟开学。2022年8月末以来,由于大连市的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因此大连科技学院决定延迟开学,目前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正在上网课,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