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乡白杨沟村:有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12日电(张超 韩耀振 买吾拉尼江·买买提)近年来,天山乡白杨沟村抢抓机遇,积极吸引企业到辖区落户,将车间建到“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家门口”,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幸福就业,积极推动村民增收致富与乡村振兴“互利共赢”。8月9日,天山乡小微产业园疆绣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绣花机响声持续不断,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
天山乡白杨沟村村民古丽扎热姆·麦麦提于2021年12月通过村委会的介绍进入疆绣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上班,古丽扎热姆·麦麦提告诉记者,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是满意,公司离家很近,骑上电动车5分钟就到了,而且每天上班6个小时,相当于上“半天班”,能很早下班接孩子下学辅导学习,工资也很不错。
2021年,新疆疆绣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落户天山乡小微产业园,主要生产加工床上用品、旅游纪念品、刺绣服装等产品,2022年生产加工量60万件产品,主要销往了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同时出口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免费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制定优惠奖励政策,实施超产奖、全勤奖、卫生奖等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促进村民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
位于天山乡小微产业园的新疆爱塔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对厂房设施与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将在8月底向自治区药监局申请延续生产许可证并且增加护肤品及彩妆类目,同时增加企业用工需求,并优先在天山乡白杨沟村进行培训招募员工。
据了解,新疆爱塔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东疆片区唯一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洗面奶、洗手液、护发油等清洁护发类产品,主要技术人员和员工大多数是天山乡白杨沟村村民。记者也了解到,新疆爱塔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对未来5年内进行了规划,投资1500万元,完成修建3300平方米的纺织品生产项目,届时将会吸纳更多的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乡村要振兴,村民就业是重要的保证。近年来,天山乡白杨沟村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和天山乡小微产业园的集聚效用,积极吸引小微企业落户家门口,将车间建到“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家门口”,形成了“以企兴村、以岗兴农”的发展路子,目前有4家企业进驻园区,天山乡白杨沟村村民在天山乡小微产业园实现稳定就业18人,灵活就业16人,平均工资在3000元。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浙江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百姓家
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推动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率先得到全省域系统广泛深入的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
20年来,浙江省累计派遣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广大科技特派员助力农民增收63.53亿元、企业增效45.1亿元……在推动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科技答卷。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2003年,浙江启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俞旭平接到通知,成为浙江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中特殊的存在——第101位科技特派员,被派往枫树岭镇下姜村。
浙江有2万余个村庄,排得上名号的枫树岭镇下姜村算其中一个。下姜村很有名,以前是穷得出名,“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现在的下姜村,是富得出名。
如今的下姜村踏上了乡村振兴“绿富美”之路。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从穷到富的转变,离不开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2003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下姜村种茶大户姜德明家召开座谈会,详细询问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他扳着指头一笔笔和大家算着投入和产出账:“大家还有哪些发展困难?全讲出来。咱们一起商量对策。”
“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当时的下姜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蚕桑、茶叶以及早稻,但因都是大路货,卖不上价格。虽然村里也种植中草药,但不成规模,村民收入并不理想。
“你们村有没有科技特派员?”当得知没有后,习近平回应老乡,“省里研究一下,给你们村派一个科技特派员来。”
当时,浙江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已经完成培训,并举办了出征仪式。根据下姜村想要中药材方面专家的诉求,俞旭平成为当年浙江省第101位科技特派员。
“当科技特派员的出发点是一定要让老百姓增收,而不是换个地方做项目,写几篇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根据枫树岭镇面积大、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俞旭平提出了发展木本中药材的思路,重点发展既是常用药材又是天然色素提取原料的栀子。
市场调研、选苗、繁育……在俞旭平的技术指导下,除了下姜村外,枫树岭镇不少村庄漫山遍野开满了黄栀子花,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
“当时,市场行情很好,去掉人工,一亩林地收益1500元左右,比卖毛竹、茶叶更赚钱。”俞旭平说。
2005年3月22日,习近平又一次来到下姜,考察了黄栀子基地,并询问了俞旭平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知道每户农民通过药材种植,能收入4000多元后,习近平拍了拍俞旭平的肩膀:“做得好!你有功啊!”
俞旭平(中)正在向村民传授当归种植技巧。俞旭平供图
20年来,俞旭平共帮助枫树岭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申报并实施了科技项目20多项。“中药材销售总额从2003年的300多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265万元,中药材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1.7%,是我下派前的5倍多。”在省委召开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座谈会上,俞旭平分享了工作感受,“下姜村授予我‘荣誉村民’称号,这是用真情换来的不解之缘,更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不仅仅是俞旭平。每一名科技特派员都将智慧和汗水播撒到乡村的土地上。
“我是怀揣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使命去到乡村,今年已经20年了。只要乡亲们需要,科技特派员这个岗位我会一直干下去。”浙江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叶明儿创新的“稻鱼共生系统”在丽水、温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地“生根开花”。
“我的初心就是让农民会种蓝莓、种好蓝莓,用我们课题组的集体智慧提高蓝莓的生产效率,守在家门口就能走上致富路。”浙江师范大学派驻金华市塔石乡的科技特派员廖芳蕾说。
如今,省级个人特派员在浙江省山区26县的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浙江山区26县,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派驻,村村都有科技特派员服务。
“旨在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现实科技难题和培训适用技能”
盛夏,烈日炙烤着行人。在武义县五塘村,这里的“浙香6号”香菇正在“空调房”内,静悄悄地从菌棒中破土而出,长成一个个饱满的香菇。
“蔡老师,您来啦!”蔡为明刚走进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迎面而来的工作人员傅杰挥手热情地打招呼。
“傅师傅,看菇呢?最近香菇长得怎么样?”蔡为明熟络地问。
“好着哩!”傅杰笑着回答。
蔡为明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2008年来到武义县,成为这里的一名团队科技特派员。这一干,就将近16个年头。
蔡为明查看香菇生长情况。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我们要做就做老百姓做不了的事。”来到武义县后,蔡为明开始进行市场调研、走访农户,逐渐摸清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短板、难点、痛点。
老百姓种植菌菇,最头痛的是菌棒。作为一名老菇农,傅杰回忆:“原来都是我们自己去买木屑、麦麸等原材料自制菌棒,材料要是没买好,后面菌种不出来,白忙活一场。”不止如此,菇农对菌棒进行消毒,又是一件耗时耗精力的事情,“菌棒多的时候要三天三夜看着炉火,晚上得有人一直守在那。”
在武义科技特派员的建议下,由武义科技局、浙江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三方联合出资成立了武义创新食用菌公司。该公司通过新建专业化的生产线集中生产菌棒,把统一制好的菌棒直接交给菇农培养出菇,让菇农种菇既轻松又有保障。第一条生产线建起来以后,仅用了半天时间,菌棒就被订购一空。
与其说武义创新食用菌公司是一家公司,不如说它是一个公益平台——不与百姓争利,所有技术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蔡为明指着菇房介绍:“无论是菌棒生产还是种植菇房搭建,只要公司有技术、乡亲们想学,我们都免费教。”
武义县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武平算了一笔账:“目前,专业化菌棒生产线在武义县已经建起了20多条,技术惠及全县95%以上的菇农,年产菌棒3800多万棒,菌棒累计节本增效超2.3亿元。”
菇房、菌棒、菌种一步到位,菇农通过承包菇房方式,种植香菇省心更赚钱。徐斌摄
走进香菇“空调房”,只见一个个菌棒整齐摆放在货架上,这里的香菇正在“逆生长”。传统香菇一般在10月到来年4月长出,在此期间,市场供货多、销售价格低,老百姓收益不高。
“菌棒问题解决后,我着手解决品种问题。”蔡为明发现,武义县的菇农种植菌菇,销售价格低,农民收益并不可观,“如果在香菇不生长的季节,我们能有香菇往市场供应,价格肯定就上去了。”
于是,蔡为明开展了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育成优质香菇品种“浙香6号”,并研发出配套设施化高效栽培技术,所产的香菇质优价高,售价比常规的高2至3倍。
在武义,穿着皮鞋采香菇、开着汽车卖香菇,已经成为菇农的生活写照。
“多亏蔡老师带来先进的技术,同样是种香菇,收入比以前多得多。我在这里承包了6个菇房,一年能有40多万元的收益。”傅杰说。
2022年4月,种了几十年香菇的傅杰从一名菇农成了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问及原因,48岁的傅杰脸上露出了一抹羞涩:“家里条件好了,孩子也成才了。我希望能像蔡老师帮助我那样,把好的技术教给更多人,让大家一起富起来。”
20年来,浙江科技特派员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技术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省级科技特派员共牵头实施科技项目4700余项,研发新产品5037个,引进培养人才18169人,创建科技示范基地7191个,转化科技成果11979项,实现亩均增收0.787万元、企业增效45.1亿元。
“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天地宽,科技特派员上通先进科技的“天”、下达生产一线的“地”。但从想干事、能干事到干成事,这一过程从来都不能只靠科技特派员“单兵作战”。让优秀科技人才进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要跟进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柔性引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体系和双向沟通机制,全力保障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视科技特派员为破解县域产业创新难题的关键人才。
开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殷嘱托,通过下好政策“棋”,从关心关爱、考评激励、配套激励、引才奖励、成果奖励五个维度,出台《开化县省级科技特派员奖励激励办法》,优化人才“软”环境;
武义县每年安排250万元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其中200万元用于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50万元用于个人科技特派员项目;
缙云县成立县级、乡镇共19个工作服务专班,保障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开展,将科技特派员到县后的下乡用车纳入公务用车管理;
文成县制定出台《县领导“1+8”责任捆绑挂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每位科技特派员由县领导挂钩联系,县领导为科技特派员在项目实施和活动举办等方面提供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浙江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98亿元,全方位保障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
在浙江省科技厅,早年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派驻乡镇名单仍旧被用心保存着。浙江中医药大学新增4人,共4人;浙江省农科院原派66人,新增14人,共80人;龙游县原有1名,新增3名……随便翻开一本,都能看到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队伍日渐壮大所留下的文字记载。
6月24日召开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座谈会强调,要做好后勤保障服务,让科技特派员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胡元勇摄
浙江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搞“拉郎配”,皆为自愿“结对”。“我们采取市场化配置科技特派员资源的方式,由政府提供平台,地方乡镇‘下单’提需求,有意愿、有能力的派出单位科技人员自主报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志愿成为科技特派员的人数超过需求的1.5倍多。
目前,浙江省已发布《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科技特派员服务和管理,为全国输出科技特派员工作“浙江标准”。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嘱托,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迭代精准选派、精准服务、精准改革、精准保障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是科技工作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科技人才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提升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模式。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浙江省科技特派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继续走在服务乡村的道路上,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助力献策,将科技特派员制度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
(责编:陈羽、邓志慧)
相关问答
盆友们 跪求回复:安达值得信赖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服务体验...
[回答]3小时驾车路线:全程约200.3公里起点:安达路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塔大线行驶19.5公里,直行进入塔石线2.沿塔石线行驶6.7公里,右转进入松转线3...
贵州省从江县有什么特产?
贵州省从江县的特产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名特产品:从江椪柑、榕江锡利贡米、天柱脐橙、榕江塔石香羊、剑河藠头、永乐辣椒、旁海生姜、麻江蓝莓、黎平香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