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有效举措,积极争取领导重视,组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政策体系,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更趋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今年新建铁塔254个,4G基站796个、传输管道450公里、光缆线路900公里,基本实现主城区的4G信号全覆盖,行政村4G覆盖率达93%以上。推动城市光纤到户,累计完成铜缆接入光纤化改造21万户,城市平均网络速率达到20Mbps以上。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全市730个行政村中,光纤通达行政村680个,全市行政村光纤通达率93.15%,预计今年10月底前可实现全市行政村光纤网络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8.03%,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100.0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81.46%;3G/LTE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86.99%;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98.08%;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91.65%。
二是信息企业量、质齐升。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中,信息类企业共约500余户,其中通信信息及网络技术开发类企业50余户,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类企业150余户,系统集成类企业150余户,电子商务类企业200余户,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类企业10余户(各分类企业中可能有重叠)。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还新增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提升了我市信息企业的整体水平。其中包括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甘肃伯骊江3D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创新示范中心,由被称为中国3D打印领军科学家卢秉恒院士和王家耀院士、王亚弟少将、王明孝少将带领的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支撑,整合发挥西安交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西部战区陆军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工作站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科技优势,协同开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创新;由兰州睿创波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汉唐大数据研究院,将政府、科研院所和市场等多方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资本和创业型企业的有效联系,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有望促进大数据产业及创新创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市双创工作提质提效驱动发展;响应国家“双创”号召成立的甘肃中实华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O2O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全面打造中小微企业服务生态圈。通过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三方合作,已举办了2016年“双创”一路行系列活动,对兰内各县区和兰外各市州中小微企业进行了精准对接。今年以来,我市信息企业中又增加了两户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分别是兰州万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惠商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至此,我市已有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甘肃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等8户信息企业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甘肃海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加华联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冠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恒智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42户信息企业被纳入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库。
三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今年以来,一批事关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顺利开展,为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兰州新区“十三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9.75亿元的兰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暨众志“中国芯”技术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对加快兰州新区以及兰州市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加快延伸兰州新区相关产业链条,助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甘肃移动建设的“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将于8月底完成主要工程, 3454个机架实现数据托管功能。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数字路桥信息化建设项目、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大数据管理及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等项目完工。三维商城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正进行内外部装修,预计今年10月完工;万维甘肃省健康服务云平台、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园等项目、甘肃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物联网重大应用工程区域试点专项——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交通管理运营示范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可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四是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加快。经过多次学习考察国内其它城市大数据交易中心后,结合兰州实际,根据相关法规,起草了《兰州大数据交易中心组建工作方案》(送审稿 )。《兰州大数据交易中心组建工作方案》初步确定了公司名称、选址、建设方案、发展目标、经营范围、组建方案、商业模式,测算了运营收入,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间节点,并对场所建设及装修投资进行了预估。目前,《方案》已交市国资委及拟引进的合资方中润普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请他们提出意见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立即正式实施。
搭建合作平台 健全政策体系 兰州高新区以科技金融助推企业强劲发展
今年以来,兰州高新区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和创新对接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优化科技金融生态,金融血脉正持续畅通科技创新,强健实体经济筋骨,为区域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大局,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强“科技-产业-金融”的精准对接,高新区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发展平台,以金融活水助力科技自立自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服务和保障科技金融发展,兰州高新区成立了科技金融工作专班。该专班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兰州高新区已先后举办“金政企”对接活动10余场次,成功帮助兰州西脉、百源基因等科技型企业融资近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今年8月,兰州高新区举办了2024年金融支持普惠型科创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并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工商银行甘肃分行、交通银行甘肃分行、招商银行兰州分行等5家银行首批入驻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分行、工商银行甘肃分行等金融机构向名德药业、荣晔生物、皓天科技、百源基因等13户科技型企业授信12亿元。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德药业在3天内便获得了980万元的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有力保障了陇原特色药材产业化项目的加快建设,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兰州高新区作为全国第三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充分发挥试点作用,近年来,与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利用企业创新积分信息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同时,高新区与工商银行甘肃分行、建设银行甘肃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常态化联络机制,共同推进设立科技金融支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及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等合作事宜。目前,兰州高新区已成功设立首家科技金融支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今年4月,兰州高新区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甘肃监管局,在区内召开了全省“普惠金融推进月政银保企对接会”。会上,农业银行甘肃分行、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与兰州西脉、冠云科技、省膜科学研究院等150多家企业签订了授信协议,总金额达到7.32亿元。同时,达成了8个保险合作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等多个产业领域,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优化科技金融生态
兰州高新区始终坚持践行“把困难留给政府,把方便让给企业”的服务理念,用心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金牌“店小二”“信贷员”,不断健全科技金融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兰州高新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专项行动,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以首批科技创新再贷款试点园区为重要载体,排摸上报区内有贷款需求企业127家,其中15家企业入围科技创新再贷款企业名单,贷款需求总额7800多万元;主动对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名德药业、百源基因、海默科技、宜生康健等企业获得信用贷款8000多万元。
同时,充分发挥兰州科技大市场、知识产权港功能作用,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孵化-企业成长-产业集群”引导措施,为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搭建企业增信机制,以“政府推动、政策引导、自愿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对接市场监管、税务、金融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科技管理部门,建立企业信用登记库,鼓励第三方机构为区内科创型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
如今,随着金融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便捷、高效,金融“活水”与科技创新正乘风起势,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兰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为区域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奕冰
相关问答
华强天津装饰大厦
出地铁B口向西走再向北走百度地图海外装饰大厦①234路;m435路海外装饰大厦②9路;320路;e20路;m414路;n25路;高峰专线95路人正对海外装饰大厦...